白洋淀水乡端午节
老婆大人让打的广告,说不打广告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买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还有半个月就到端午节了,走在车子横行疾驰的京原路上,脑子里想起家乡白洋淀势连天际的水泽、弯弯曲曲的沟渠,满世界的芦苇荡。在这个时节,水乡人开始摘苇叶,供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包粽。记得,每年的这个时候,母亲开始为我们准备,甜甜的芦苇粽子、异香异气的艾草、油滋滋的油甜炸糕和辟邪的朱砂香囊。白洋淀人自来就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他们像是寄生在苇子地,生活在船上,每天睁开眼就是织席、打箔、打渔等等。年复一年、月接一月、夜以继日,在水的世界里勤快的劳作着。尽管如此,端午节是白洋淀人必须要过得节日,因为水乡的端午节有太多的讲究和说辞。
阴历五月初五,是白洋淀一年中最好看的时候。蓝天碧水的倒影交相辉映,宛如仙界里落入凡间的一块碎宝石。烟花蒙蒙的空中飞翔着各种伶俐的小鸟,在水云间里嬉戏翱翔。藏在墨绿的大荷叶里的稚嫩小蜻蜓。绿绿葱葱的芦苇荡婆娑摇曳,宛如动态的长城。端午时节,芦苇叶子已饱满成型。
水乡人划着小船随便钻入哪块苇地,不费吹灰之力很快就能摘得上等、最好的芦苇叶。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掀开锅盖时,沸水煮熟的芦苇叶子泛起清香味,令人回味无穷、食欲大开。永远不会忘记,每年端午节二妗子送来的江米甜枣小粽子。永远不会忘记,大胖婶手把手的教我包粽子;永远不会忘记二零零一年在家过的最后一个端午节,伙伴们坐在树荫下包粽子,在星空下吃粽子的幕幕往昔。聚龙淀不是汩罗江,白洋淀也没出屈原一样的名人,可北方水乡,有着他无与伦比的端午节。
白洋淀水乡流传着吃炸糕不摔跤的老话,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买六份糖炸糕。我在蜘蛛网式的巷子里穿梭,给姥爷、二爷爷、南院二爷爷、四爷爷、伯父和姑父送炸糕。那时,慈爱和溺爱我的姥爷,已是病入膏肓、风烛残年的年纪,他吃力地拄着拐杖仍不能控制自己身体。我把炸糕塞进姥爷嘴里:“姥爷,快点吃炸糕,吃完了你就不摔跤了。”“哎,好宝儿。”姥爷笑得很开心,抬起眼,额头上的皱纹沟壑见证着他传奇的一生。姥爷把我拉进他怀里,“宝儿,你也吃炸糕,吃了就不摔跤了。”他也把甜炸糕塞进我嘴里,在我毫不知晓时,早把零花钱填进我的口袋……吃炸糕摔不摔跤并重要,这个最美的风俗,是水乡人心里永远的期许,永恒的愿望。在二零零六年端午前夕,祈求家人和亲人刚健的走下去,永远都不要摔跤。
人有信仰,绝不是无事生非、无中生有,而是情感上的寄托,让远方的游子心安。白洋淀端午节不知道从何时起都有着—用艾草洗脸不生疮,佩戴红色朱砂香囊辟邪的说法。艾草长得细长、叶子像菊花叶片、植株有浓郁的香气。据说用艾草叶洗脸不生疮,不招蝇虫。每个母亲都想孩子永远守在身边,自己照看着、自己宠爱着。未离家时,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拔来艾草烧水,叮嘱我们洗脸。如今,我常年不在家,母亲的惦念更加悠远久远了。儿行千里母担忧,为求得平安顺意。母亲在庙堂里求来福灵和朱砂,用红布包成葫芦形,再灯下一针一线的缝制平安符。在我出门离家前,母亲仔细为我配挂在的腰间。伴着她的嘱咐、教诲,我乘船离开家乡,去大淀的彼岸创造自己的明天。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一个连弹丸之地都算不得白洋淀,也拥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端午节。
也许,她在别人的世界里是空白的。可在我心底是最真最纯、最亲最美的财富。出门在外,无时无刻会念着想着,因为白洋淀水乡有着我无法泯灭的信仰和寄托。
2016年5月22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