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应该鼓励民办
老婆大人让打的广告,说不打广告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买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3月22日,北京住建、发改、工商、地税及房管部门,对部分名校学区内的房地产中介机构,进行联合检查。10家中介门店,因违规代理、哄抬房价,被责令停业整顿一个月。这条消息让刚刚沉寂下去的“学区房”话题又惹热议。
一个月前,有媒体报道:北京丰汇园小区,一套39平米的房子。被某家长以1200万的天价买走,每平米的价格高达30万。而这套房子,5小时前的报价只有1000万。5个小时涨了200万!令人瞠目结舌。这套房子缘如此抢手,因为这里是宏庙小学的学区。而宏庙小学的学生是可以直升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择校热’、‘学区房’,老百姓不满意,原因就是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治本的办法还是要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建国初期,国家在经济困难时期,采取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优先发展城市教育的权宜之计。目的是以点带面,以城市带动农村的教育发展理念。然而,这个权宜之计在国家经济好转后,没有改变。一些学校在政策扶持下,逐渐做大,成了雄冠一方的名校。名校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彰显了领导的政绩;名校成了校长、教师升迁的通道;名校的教师就是“名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福利保障上都优于普通学校。这些人结成了利益同盟,垄断了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在他们手里被刻意地向名校倾斜。产生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一股争上名校的择校之风,由此而起。中央为了让“择校热”降温,颁发了“就近入学”的政令。然而“就近入学”非但没有遏制住“择校热”,反而促使“学区房”房房价飙升。
显然,能买得起“学区房”的都是富人。这就意味着,只要有钱,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我们的孩子,在没有踏上社会前,就被剥夺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无疑,“择校热”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后遗症。择校,择的是名校骄人的升学率。试想,政策若不向名校倾斜,大家都以同一分数标准录取新生,名校的升学率还会有那么高吗?没有了优厚的待遇,名校拿什么吸引优质教师。名校垄断了教育资源,也滋生了利益集团。这些人当然不希望被他们垄断的资源,让别人分享。想“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就意味着要动到利益集团的奶酪。虽然不能说与虎谋皮,但必然是阻力重重。
名校之所以受到青睐,说到底,是他们骄人的升学率。但人们对升学的要求,却在“与时俱进”。从最初的能上大学,到后来的必须上本科,而且要一本。再到现在的能上“985”、“211”工程学校。而如今,清华、北大在许多家长眼里,已不是第一选择了。人们把目光盯上了海外,每年四、五十万学生走出国门的浪潮,淹没了名校昔日的风光。迫使他们把“战略眼光”转移到办国际学校上。现在恐怕没有哪一所名校不在千方百计地办国际学校,再不济也要弄个国际班。显然,国际学校并不是平民大众的急需。名校如果把办“国际学校”的人力、物力,用去支援相对贫困的乡村学校,对“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贡献一定会更大。国际学校毕竟不是大众教育,国际学校可以办,但应该鼓励民办。名校办国际学校,只能让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更趋严重。201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