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散文散文随笔

人生感悟散文随笔:饥读年代

12-05 来源:励志故事 作者: Admin 阅读:38

老婆大人让打的广告,说不打广告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买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人生最持久最永恒的朋友莫过于书籍了。作为最执着最好的朋友,它永远不会背弃你。当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她求助。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以书为侣的人生犹如领到了一张绿卡,带你走向心仪的彼岸。

阅读是可以传染的。

我爱阅读是受表哥的影响。我的阅读兴趣始于初中时期。那时家里很穷,我几乎没有一本真正意义上自己购买的书。表哥大我7岁,我上初中他就师范毕业教书了。表哥会写毛笔字、画画、唱歌拉二胡。当然更让我崇拜的是表哥有许多许多书,直到我也成为老师并且也拥有许多许多书后表哥的那些书也没有借阅完。因此,表哥成了我少年时期的偶像。节假日做完家务去表哥家看书也就成了我应付父母的常识和理由。那真是一个饥读的年代。

熹微的阳光透过贴在窗户上的塑料纸照在旧门板搭成的绘画台面和一个青年的长发上既柔和又略显古朴沧桑。一个少年坐在门侧一张脱了漆的摆满了各种各样书的旧书桌旁静心阅读。偶尔问一句,作画的青年都会一一作答。那场景中的人物就是表哥和我。那个画面虽然过去了三十多年,但历历在目往事犹昨——那令人留念的饥读年代。

其实我大多时候是将表哥的书借回来独自静读。“静夜挑灯三十面,胜揽天下五湖景。”是那个年代我的真实写照。那时电力不够,傍晚用电高峰期常常要停电一两小时,因此一盏煤油灯便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

可是洁白透明的煤油灯易得,洁白透明的煤油却难寻。计划经济年代一户人家一个月只有一斤煤油票的指标,持续燃烧照明不到二十小时就灯尽油枯了,怎能满足一个懵懂少年的饥读干劲?幸好叔叔是村里的拖拉机手,于是晚上提着一个大玻璃瓶去找叔叔“分”柴油也就成了我那时天经地义的壮举了。可是柴油用在机器上力大,用在照明上却比煤油逊色多了,不仅光亮差了许多,而且浓烟滚滚,易结灯花,每隔一小时就得找把旧剪刀剪掉那烧黑的灯芯。更令人烦恼的是玻璃灯罩一个晚上就会熏得墨黑墨黑,待睡前一摸脸也都是黑油垢,鼻孔里就像烟囱一样沾满了烟灰。

当然与读完了一本书的快乐相比这些也就微不足道了。

那时阅读的词汇是没有当今这么多新造词、舶来词和字母的。文字优美而流畅,读起来感觉要轻松得多。也许是单纯或专注,也许是追求情节,更有可能是当时的小说情节贴近生活,接近地气,因而阅读速度几乎是现在的十倍。我清楚地记得读《水浒》和《三国演义》原著都只花了五六天时间,而《人生》、《灵与肉》、《珊瑚岛上的死光》、《哥德巴赫猜想》、《人妖之间》、《锅碗瓢盆交响曲》、《桃花湾的娘儿们》、《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肖尔布拉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等中篇小说都只一天或半天就解决了。

读书得像牛吃草一样反刍才能吸收其中的营养。或许当时只是记住了人物和情节,但一段时间后你会逐渐领悟书中深蕴的精神和哲理。陈景润对事业的追求与执着;许灵均在物质与灵魂上的艰难抉择;高加林跌宕起伏的人生无不影响并指导着我们从容去面对险恶的人生……

用汪峰的歌词对读书的收获作结十分贴切:至少有十年不曾流泪,至少有十本书给我安慰。

(文章来源于网络)

收起全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