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四年的杜牧
老婆大人让打的广告,说不打广告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买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一
唐宣宗大中四年春,杜牧在京任吏部司勋员外郎,掌管官员的勋绩,人称“杜司勋”。旋即升迁为吏部员外郎,掌判南曹,审查每年选人解状薄书、资历考课。这一年杜牧四十八岁,已在宦途沉浮二十余载,虽然忧国伤时、济世经邦的志向从未改变,却已深感时世艰难,宏图难展,内心渐渐趋向淡泊自守。
于是,正处仕途顺达之际的杜牧尊重内心的选择,接连三次上书宰相周墀,乞求外放,出守湖州。当然,外官的俸禄比京官相对会多一些,杜牧言明自己请求外放的原因也是想为唯一的亲弟弟医治眼疾和接济生活窘迫的孀妹。唐时,湖州又名吴兴郡,管辖着乌程、武康、安吉、德清与长城(今长兴)五县,有四万三千余户,在当时算是富庶的大郡,杜牧选择湖州为外放地看起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事情的原委果真如此吗?
二
这位出生京兆相门的贵族公子,没有像他的伯父、父亲或是堂哥那样,官职是补缺来的,他选择了科举,并在二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制策登科,正如杜牧自己在诗中所说“两枝仙桂一齐芳”,是何等的风光荣耀。
做了半年京官之后,杜牧跟随时任观察使的沈传师先后到江西、安徽做幕僚。其间,他听闻浙西名郡湖州风景清丽,女子婀娜,就兴致勃勃来到湖州游玩,受到崔刺史的热情款待。
杜牧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人尽皆知。崔刺史把郡内在籍的名妓一一请来陪宴,可是杜牧未看中一人,叹息道:“此地佳丽个个明艳动人,却无一人超凡脱俗。”崔刺史不想客人扫兴,但一时也无他法。倒是宴中有人提议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到时让全湖州的市民百姓都来观看,就可以在人群中慢慢寻访,兴许就能找到中意之人。
于是,崔刺史特意举行了一场江南民间的“水戏”活动。那日,江两岸人山人海,杜牧一行人吃酒吟诗、赏景访人,不知不觉日色已暮,仍是一无所获。就在这时,岸边人群中有一位老村妇领着一个小女孩,慢慢地往官船方向走来,这个小女孩十多岁的样子,稚气未脱,但杜牧的视线再也没有从她身上移开。崔刺史心领神会,命侍卫将这祖孙二人带到船上,问道:“老人家,你可知眼前这位公子是谁?”见到一船的官吏,老妇人惊恐莫名,哪敢抬起头来看杜牧,惴惴答道:“不知……”“这位杜公子可是宰相之孙,国之栋梁啊!”崔刺史接着说,“杜公子见你的孙女生得国色天姿,欲纳她为妾,不知老人家意下如何?”老妇人一听杜公子要纳自己的孙女为妾就急了,连忙说:“多谢杜公子厚爱,可我这小孙女才十三岁,尚未成人呐。”杜牧在旁细细打量着小女孩,越看越喜欢,便对老妇人说:“老人家莫急!既然她还小,我可以等她长大时,再娶不迟。今天我们就订下迎娶之期,如何?”虽然老妇人知道这些达官贵族的酒后戏言是不能当真的,但杜牧信誓旦旦的样子,又让她迟疑不决起来。
杜牧出神地看着小女孩。就在这时,小女孩轻轻将头抬起,对他嫣然一笑,杜牧不由在心里感慨道:“此真国色也,我定不负她!”老妇人沉思片刻,问:“倘若公子失信于我们,该怎么办?”“哈哈,看来您老人家是应允了。这样吧,十年!十年为期,我定来湖州做郡守。再来之日,便是娶她之时,十年期过,若我不来,便嫁他人,可否?”老妇人听了,颇为满意。杜牧当即下了厚重的聘礼。
自那日一别,过去已有十余年了。其间杜牧先后到过黄州、池州,做过幕僚,也做过刺史,如今他终于得偿所愿,外放来到湖州。到湖州之后,杜牧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当年许下婚约的那个少女。
辗转打听,他终于找到了当日的那位老妇人。可惜老妇人告诉杜牧,女孩已嫁他人且育有一双儿女。杜牧听后,质问妇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今日我如约而来,你们怎可变卦?”老妇人面露难色,低声答道:“刺史老爷,并非我们不守约定,而是您来晚了。”“来晚了?”杜牧喃喃自问。“是呀,当初老爷应允十年为期,可如今已整整过去十四年了。”妇人继续说,“老爷,您可知小女日思夜盼,十年期过还是未能等来您的一丝音讯,终日忧思,我们不忍心,才将她匆匆嫁人的。”
自古才子皆风流,杜牧这段风花雪月的故事被宋人张君房记录在《丽情集》中。意中人虽已嫁作他人妇,但杜牧的脑海里还会常常浮现出女孩嫣然一笑的样子。终于在一个初冬的午后,他不由自主地来到女孩的住处。隔着高高的院墙,他听到院中小孩嬉戏的声音,还有年轻妇人的低声叮嘱“莫攀高哩,当心摔着”,想必那声音的主人正是那日的小女孩。
此时杜牧心中的抑郁自是不可言表,深悔自己应早些回到湖州,真是造化弄人啊!痛惜惋叹之余,杜牧挥毫写下一首诗,这就是著名的怅别诗: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三
一日,杜牧来到乌程西南二十里的小敷山,凭吊中唐时期的湖州名人沈亚之。沈亚之是元和十年的进士,生前与杜牧的堂兄是好友,杜牧虽与之年龄悬殊,但心里是钦佩沈亚之的。来到沈的故居,他写下一首诗: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当时湖州郡内还有一位严秀才,虽然年少,但颇有才华,杜牧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了昔日的自己,便与之交往。严秀才曾经作《落花》一诗: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杜牧非常欣赏,读后依韵和诗一首,以抒心怀:
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留杯。
无情红颜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
可惜这位严秀才虽有才华,但屡次考进士都未中,最后在咸通十年病死,杜牧深感惋惜。
这一年里除去凭吊先贤,结交新友,寄情山水,作为湖州刺史的杜牧也是要处理公务的。他最喜去长城县顾诸山督办贡茶,其间他写下了《题茶山》、《茶山下作》、《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中,他感慨“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想来那时的杜牧虽遭佳人失约,但在湖州的山水,湖州的茶中还是找到了一丝慰藉。不过,杜牧在水口监督采茶已是大中五年暮春时节的事情了。
大中五年秋,朝廷升杜牧为考功郎中、知制造,他要回长安去了。但卸任后,杜牧并未急着离开湖州
。不久之后,他移居霅溪馆,写下了《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
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看月生。
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从这首诗中,我们分明感受到杜牧愿为“闲客”的文人雅士心态,他是多么想在湖州享受自己的静闲人生啊。但人在仕途,身不由己,他终归还是要去长安赴任的。
而这一年,杜牧已经四十九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