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草原锡林郭勒》序
老婆大人让打的广告,说不打广告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买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天堂草原锡林郭勒》序
桑原老兄经常寄书捎画给我,书是他写的文学作品,画是他自己创作的书法字画。今年初夏,他来多伦却是拿着一沓即将出版的厚厚的书稿,放在我的办公桌上,他说:“这些都是写锡林郭勒草原的诗文,准备出书,老弟给写个序吧。”他的话平淡而诚恳,又带着信任和命令式。一个国家一级作家,德高望重的老作家为要我来做序,我有给他写的资格吗?我推迟了半天,桑先生还是把书稿留下了。之后,我回锡林浩特找锡盟资深的作家诗人青格里,想叫他为桑先生写序,青格里老师说:“桑先生如此信任你,你也不要推让了,你也是生于草原、长于草原,完全可以对抒写草原的诗文做一番评说的。”忐忑中受到青格里老师的鼓励只好为桑先生的诗文集胡说几句了。把这营生做好了。之后我就一页一页地读桑先生给留下的书稿,一篇两篇,一首两首,由工作的问题,他的这本不到三百页的书稿读了大半年才看完。可是什么时候才能写呢?这时我的心里却有对不起桑先生的惭愧。可自从他留下了书稿就再未催促过,我知道桑先生的为人,只有好好地写了。
这是一部专写锡林郭勒草原的诗文集,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的一个以一个地域为题材的文学专辑。我读完了全部诗文,真切地感受到作家桑先生作为一个外乡人对锡林郭勒草原的情有独尊。从他创作的开始到他人已进入老年依然一直笔触没离开草原 ,真叫人感动,敬佩和感谢。我们作为锡盟人自愧不如!
此刻,我想起了法国哲学家尼采的“酒神精神”,桑原的锡林郭勒情结,我看就有一种强烈的本能冲动,忘我的义无反顾的献身。盲目的无穷无尽的生命力量使得他,像着了魔一般,引吭高歌。如同游子,如同浪人,如同采风的记者,如同行走的秋云,如同行吟的勒勒车,如同驰过草原的骏马,他是歌者,记者,游者,梦者・・・・・・
一
真切,美善,亲切的散文之作。
锡林郭勒的美名和蒙古族风俗风情通过桑先生的散文传遍大江南北、海内海外。桑原先生的《蓝色锡林河》等十几篇刊登在《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等重量级的大报大上,声传传国内外。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锡林郭勒大草原和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由此名声大噪。在桑先生的笔下抒写大草原时我还很年轻,锡盟还没有几个能在国家级的大报大刊上发表文章(文学)的作家呢。桑先生真正成为介绍锡盟、宣传锡盟的有功之人啊。
真实草原的描慕,真情实感的记录,真人真事的故事,平淡朴实的笔调。千字短文,既是报刊上的佳肴珍馐,又是优美散文的精品荟萃。锡林郭勒辽阔壮美,二十万平方公里,十几个旗县市。西北为苏尼特荒漠草原,苍凉,平坦;东北为乌珠穆沁典型草原,阔大,壮美;正北为阿巴嘎纳尔草原(锡林浩特和阿巴嘎),广柔,浩瀚;中部一匹金马驹横卧锡林郭勒,乃是浑善达克沙地;南部则有金莲川、贡宝拉嘎和多伦淖尔,阡陌纵横,丘陵起伏,河湖星罗。桑先生几十年来足涉锡林郭勒南北东西,或旅游,或做客,或采风,或省亲。他的这些散文也记录下了他行走草原、感受草原的每一个足迹。
《蓝色锡林河》、《二连浩特》、《元上都》、《多伦淖尔》、《美丽的乌拉盖》、《草原的河》、《八百里金莲川》等等,他写锡林河带着一种新奇和诱惑――
“恰好夜间刚下过一场透雨,河面上罩一层层的乳雾,朦胧中,只见锡林河闪亮得像一条海蓝的缎带,从城区的东南向西北飘去,隐隐约约还听到河水发出的清韵,比马头琴弹奏出来的音乐还要美妙动听。”(《蓝色锡林河》)
他写二连浩特带着对祖国威严敬慕,带着自己亲人遭遇的思恋。
“神圣是不可侵犯的。就是在这种心绪下,我踏着泼洒于国门的星光月辉回到下榻的地方。这是边检站招待所。由于现在是旅游淡季,室内三张床唯我独享。一个人思考自然是最佳亦是最惬意的。我神思遐想,回顾蒙古民族悠远的历史,回顾十几年来我走访内蒙古草原所留下的足迹和观感。这片马蹄耕耘的无边无际的土地呵,曾有多少悲壮的历史刷在上面上演?!我还怀念我的伯父,他是30年代背井离乡到达遥远的乌兰巴托的,50年代初曾回来探望我们。可故土亲人没有留住他,他还是出走回到了他热恋的那片大草原,尔后定居在苏赫巴托尔那苏武牧羊的地方。60年代初,伯父又曾给我们捎过两次东西,以后,就查无音信了。现在,他老人家还健在吗?”
桑先生的散文介绍了很多锡盟的风土人情和独特风格的散文。如《那达慕》、《元上都》、《套马图》、《草原上的河》《赛马速写》。桑先生的散文大都千字散文,短小精炼,秀美俊丽。由于都是介绍或游历之文,特别适合报纸诗刊,都成为美丽锡林郭勒的名片。文字平实淡雅,朗朗上口,但也由于缺乏深刻文化挖掘,显得不那么厚重。如果要求一个生活在河北的旅游作家写出深刻揭示锡林郭勒游牧文化,蒙古民族文化心理的内涵文字,也太难为他了。
二
清爽抒怀,心迷神醉的歌手之诗歌。
在这本诗稿中一半都是诗歌。桑先生由于多年的创作生涯和独特诗人之神经的触碰,对于锡林郭勒的独特感情写下了让人心醉的诗歌。
他迎着马群跑去
晚霞抖动着她的双肩
一声“啊--哈--嗨”
整个大草原也随他一同呼唤
是呼唤大海是呼唤高山?
是呼唤蒙古民族的骄傲成吉思汗?
只见他目光射出老远
手中的套马杆子颤了几颤
桑先生的诗简直是情景再现,把草原上黄昏时分牧马人圈马群的真实情景的诗画描摹。再如:
城市的胸怀也想浩浩的草野,
城市的居民特别好客!
即使你走进汉民的家里,
也会热情地端上奶茶和奶酪。
再有桑先生就是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抓住草原的特点和草原上发生的新鲜事成为诗歌的题材。《喷油的日子》写草原上钻出了石油,喷油的狂欢。《马背教师》写草原上巡回教学的马背教师,“为新时代谱写赞歌!”《绿色的骑兵》写“三北防护林”挡住黄沙,挡住风雪,“守护首都北京!”
还有就是桑先生直接描绘草原蒙古民族独特文化生活的场景,抒发作者对草原文化的新奇。如《那达慕大会》、《赛马》、《套马》、《摔跤》、《风车》、《给风力提水机》、《游牧》等等,通过诗人的描慕和直述胸怀,展开了锡林郭勒独特的民族文化。
更多的是诗人来到草原直抒胸襟的诗篇。如《淖尔》“溶入草原般无垠的天穹/映进羊群般乳白的流云・・・・/你―有着少女般无暇的心灵/” 再如《汽车在草原上奔驰》――
汽车开向蓝天下的辽阔,
司机和勒勒车把式打了个招呼。
这是和谐与不和谐的统一,
组成这幅现代草原的画图。
瞧!天边又伸过来套马杆子,
套一轮圆圆的夕阳,挂在毡包之后;
汽车,在燃烧的霞光中向浩特飞驰,
和烈马比赛着超越时间的速度!
还有《草原雨》《炊烟》《驼铃》《草原晚景》等等都是桑先生在草原上真实的直接感言和直抒诗情。桑先生观察力强,文字简短,文字娴熟、老练,是新时期散文诗歌的主力军,是现代文学的继承和发扬,明快,直白和直发心声是桑先生的文风和特点。但是由于桑先生是一个旅行者,旅游者,对锡盟草原游牧民族文化心理和独特内涵还不甚了解,对草原文化承载怎样的民族气质还不十分清楚,加上文字的直白,笔调里有田间诗、墙头诗的风格,还是显得浅显,缺乏回味。但他已是一个歌者,时代的歌者,是清新派的代表。桑原先生又是我国知名的散文诗作家,他的一章《马头琴歌》发表之后,被中央电视台选中,配着画面与音乐,在央视三台联播5年,可谓家喻户晓。他描写锡林郭勒草原的散文诗《奔马》等6章,被选入《中国散文诗90年》一书中,在海内外影响很大,还有的已选入小学高年级读本。桑原先生在全国上百家报刊已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以及报告文学等700万言,已出版个人专著30部,是文学战线上的老兵,现在仍然笔耕不辍。
桑原先生把锡林郭勒当成他的第二故乡,这里随处都可见到他的朋友、老乡,他说:“乡音随处可闻,亲切亲近之感自不待言。”我就是他的一个内蒙古的老乡,好友,也是他的学生和忠实的读者。
这可能就是他叫我写的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