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柳江 初识模样
老婆大人让打的广告,说不打广告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买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古时东风今日雨,柳江新枝温如玉。舍眼桃唇远黛眉,亦真亦幻皆成趣。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去过的地方,留下了一些深刻的回忆;你看到的风景,正是我脑海中的模糊景象。我们之间,便有了共同话题,这是一种无言的默契。看师弟师妹们已从古镇柳江写生归来,于是那些潮湿的记忆便开始清晰起来……去年此时的春天,柳江烟雨迷蒙;又见紫玉兰花开,柳江是否烟雨依旧呢?
翻开这尘封已久的随记,往事渐渐清晰:
听闻我们写生的地点是眉山市洪雅县的柳江古镇,顿时我便陷入了美妙的想象:柳,婀娜多姿,窈窕高挺,似雨如烟;江,蜿蜒灵动,清澈照人,流水潺潺。一直惦念江南水乡的我,更想一睹柳江的容颜。
经四小时旅途奔波,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放眼柳江古镇,我开始感到失望。高楼林立,山山相连,不见柳、不见江。午饭后,老师让我们出去采风,沿着马路,飘乎然不知去向,便随着其他同学踏入了一条小巷。走过小巷,突见一江,江边古楼成排,柳枝点点,紫玉兰开得正烂漫。江中以石连桥,野鸭戏水,江畔青草装扮……这,才是真正的柳江,才是我初识的模样。
一地别于他处,定有其特点,正如一人别于他人之长相。此时,我想细谈我眼中的柳江,谈谈它留予我的初识印象。
柳江古镇,坐落于座座巍峨峻山之中。柳江这条曲折的河流,我不知其发端,亦不知它流向何处,哪里才是它最终的归宿。此处地形崎岖复杂,不同于一望不见边的成都平原。对于柳江古镇,我没有一丁点的认识与了解,来之前虽颇为好奇,却始终未去查找资料了解,因为我想用自己的眼睛去读属于我的柳江,独一无二的柳江。因此,关于柳江的地貌位置,也只是从居民和同学的口中听闻一二。据说,柳江古镇建于南宋年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此镇背靠峨眉,瓦屋山、玉屏山拱卫左右,另有花溪、杨村两河汇入此处。
柳江的建筑别具韵味。
隔江而望,只见一排排青灰色的小方块参差静坐,但依稀可见其独特造型。檐角上翘,似与天接,线条变换却又统一。过江走进细瞧,才见这屋舍的真面目。但见以椭圆的大鹅卵石作地基,以木材作护栏,另以几根结实的木柱作楼脚。青砖黛瓦,廊檐高啄,竹木兼用。檐角多以红灯笼作点缀,给古朴沉稳的屋舍添上一份鲜丽与活泼。
但并非每一座房屋都是吊脚成楼,石头铺基,也有以竹作墙身的,而更多的是以蓝灰色的砖堆砌而成。但是,不管何种材料和样式的楼舍,它们皆散发着一种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悠久。听闻这儿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是曾家园,于是,带着浓浓的好奇与数友前往。从侧门望去,便见院内古墙错落,荒草杂生,门窗形式多样,多以木架构。院内墙上、大树上、石板上都被厚厚的青苔覆盖,远见斑斑驳驳。转向正门时,可见门口两边白色的大石狮,很是威风,院前是一排排珍稀楠木,旁边立有一青石板,其上题着一首《美人靠》:“曾经颦笑掩红尘,山水烟雨成背景。世间万物朝夕变,唯有古树忆佳人”。门前一联,略读已觉诗味尚浓,何况院内诗文佳对随处可见,易被诗词打动的我,怕处身其中便再回不了神,于是与友匆匆离去。不是不看,是怕一眼看不完;不是不爱,是怕爱如潮水直泛滥。
可是,真正有价值的的事物,无需你去刻意接近,就会不时在你耳畔挑逗,惹得你不得不去靠近、去了解。最后,我还是以十元钱门票的代价,进园中解了我好奇之痒。果真名不虚传!院内房屋的建设很有意味。虽也为青砖黛瓦,也是廊檐高翘,也兼用木与砖做楼,但是檐顶的线形和装饰都煞是丰富,木作窗户,雕刻精细,图案精美,很有中华古建筑的味道。同时,青砖砌成的墙身上总是跳出许多上锥下方的门形,不全是门又酷似门,给人一种突到西欧教堂的感觉。院子四周相通,正中央有一处耀眼的小方台,大圆柱两边附着这样一副对联:管中曲颂颂升平,台上弦歌歌盛世。我猜这里曾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大戏台,演绎过曾家人的兴衰哀乐。曾家园的房屋建设是当时柳江古镇最豪华的居所,深深影响着周围房屋的风格。
柳江古镇的屋舍是最吸引眼球的一点,但我认为柳江的山水才是此处的大色调。
山有沉稳的气质。
远见此处山石,只见层层叠叠,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峰更比一峰远。正值烟花三月,我没见古人说的远山如黛,只见到了灰蓝的远山轮廓,山间云烟袅袅徐徐而升,我疑惑那深处可有神仙高僧修炼?
自古以来,山与石与木本为一家,有山无木不见其生机,有山与木无石又失其气势。柳江古镇的石,形状怪异,大小不同,红黄的本色上附着淡绿的青苔,使石头得到生命与灵魂。远见山中树木郁郁葱葱,让山不只是光秃秃的山,而是在四季中悄然地将颜色变幻。再看近处的树木,树干粗壮的老榕树枝向四周展开,荫庇着树下房舍,亦隐蔽着这里世世代代淳朴村民。若榕树为此处树中之王,则细柳可称柔美之神。然而,此间村民对我说,镇上最多的当数银杏树。也对,我们是三月来此,难得见到银杏叶成片的景象。
水有灵动的性格。
柳江的江河是柳江的母亲,她给大地万物生命。天青时,江水悠悠而流,静心方可听其哗哗私语之声。水中的石头静静的躺在柳江之母的怀抱,幸福地享受着江水喃语的温柔。与石头一样被拥抱的还有嬉戏游水的野鸭,调皮的划开一圈圈波纹,而江水依然灵动婉转,片片涟漪让柳江之眸含情脉脉。雨时,柳江又变了个模样。记得来此第三日便见到了期待已久的烟雨柳江。烟雨迷蒙,便不见层叠远山,只见灰蒙蒙的一片,青灰色的屋舍在烟雨中更显得古朴、沉静与温柔。偶遇几阵不带寒意的东风,便能一睹柳姑娘于风雨中曼舞的盛宴,一回眸沿岸的紫玉兰,她低眉静立于烟雨中,放佛我是她心仪已久的男子,欲见我又羞于相见。
无论晴时柳江,亦或烟雨柳江,都逃不出美丽的手掌。不管何时遇到何事,灵动的柳江一直默默映照着岸上的一房一舍、一草一木、一月一烟,永远静静地守候着这悠长的年年岁岁,温柔地包容着曾经这里的浑浑浊浊和压迫抗争。可,我知道,无雨则无江,故我更爱烟雨中的柳江。忍不住想要为她赋诗一首——古时东风今日雨,柳江新枝温如玉。舍眼桃唇远黛眉,亦真亦幻皆成趣。
我睁眼柳江古镇的景物就在我眼中,闭眼,她已在我心中。若说是柳江的山山水水决定了柳江人的富足与沉稳,那么柳江的繁华与清灵,也闪烁着柳江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没有柳江优势的自然条件,或许没有如此富足而悠然的柳江人;但是如果没有如此淳朴而聪颖的柳江人,一定不会使柳江古镇闻名至今。
柳江的建筑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它是柳江古镇这首乐曲中最动人的一段,是柳江最耀眼的风景线。然而,亲爱的你应当明白,它不仅只是一抹最亮丽的风景,它更是一扇透着柳江艺人智慧的窗。柳江人不仅以石铺路,而且连石为桥,凿壁刻佛;不仅取木修楼,而且精雕细刻,化树为纸。建筑造型上来看,大倾斜角度的坡面瓦顶,于多雨潮湿之柳江而言,便于排水且参差有致;楼下以结实大木为柱,支撑楼身,便于蒸发潮湿之水汽。此皆证明柳江人的勤劳与智慧。就不必再说曾家园以繁体“寿”字的东西合璧庭院是多么耀眼,也不必再说那些依山而建的千年古庙是多么令人惊叹。
或许,是柳江人杰地灵的土地养育出了勤劳聪慧的柳江人吧!毕竟有俗语如是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北方的高山与草原造就了北方人的粗犷与率直,南方的丘陵与河流孕育了南方人的温婉与灵秀。而柳江古镇有高大巍峨的山,也有灵动秀美的水,所以,柳江的人婉约而又不失率真,悠闲而又不减热情。柳江人喜清闲,爱品茗煮茶,也醉心垂钓,如同桃花源中的黄发垂髫,自在而幸福地过着简约的生活,仿佛与世隔绝,清闲自居。古时的柳江人也敬重着灵魂的信仰,追寻着心灵的宁静,重视着修心养性。如若不然,为何山间庙宇林立,为何神像如此逼真,为何经文如此空灵?柳江人,如江水灵秀
谈过柳江人,再言柳江音。柳江的口音亦属于四川方言之列。其总体特征是前轻后重,前缓后急(但是,此仅一己之见,不足为众人所取)。例如“月亮”这个词,柳江人这样说:月亮(yoliang)。很多时候,音都较平缓,与宜宾口音颇为相似,表现出十足的羌风楚韵。
民以食为天,何时何地人都逃不了吃喝的宿命。柳江人与成都人一样,喜辣。而且,这儿的小吃既美味又便宜。有酸、甜、辣随食客喜好而搭配的土豆条或土豆片,有沾着米白色小芝麻的黑、白牛皮糖,有又麻又辣的各种烧烤等等。当然,此地最赋盛名的是“九大碗”,可惜我无资本去一吃为快。另外,当地人爱吃一种名为蕨菜的野菜,纯天然生长,汇集了柳江所有的灵气与精华,想必柳江人是因于此才采而食之的吧!听当地人讲,在深山中采来洗净,然后用开水稍煮,最后以各种佐料爆炒,便可得一盘青红相交的美食,而味稍苦,但柳江人甚爱,莫非是想食苦而惜甜?
古镇的老街是柳江最具玩逛的地方。老街中小吃自然很多,但各种琳琅满目的小首饰更吸引眼球。它们造型优美,颜色亮丽,材料珍贵,做工精细,在灯光下刺痛看客的眼睛。这些,是很多女孩子所难以抵抗的诱惑。老街中也有卖服装,但每一件都款式不同,每一件衣服上都有刺绣,特别有历史的味道。
柳江的山山水水都透着诗词的灵气,柳江的景景点点都体现着意境的高深。静态的柳江古镇是一幅画,画中的柳江下河图之幽静可与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之繁华相衬应;动态的柳江古镇是一首曲,曲中的烟雨迷蒙之轻灵平静可与黄河的汹涌磅礴相对比。于是,柳江便成了一首首优美的诗。“石阶草色怀古情,夜深细雨念足音。世间起伏几回首,青山依旧才是真。”道尽了烟雨柳江的生机与清净。苏子亦言“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虽然,柳江古镇的一房一物都让我有穿越历史长空、忘记时光飞逝的感觉,可,屈指一算,来柳江古镇已有一周时间,距计划离去的日子还有不到四天的时间。而柳江只留给我些许残缺的认识,不知又是何时才能再睹柳江容颜。柳江留予我的印象:朦胧、灵动、婉约、闲情、隐约……想做柳江古镇一位品茗垂钓的闲逸居民,然而我深知自己只是与之擦肩的过客。
柳江的温厚,并非我匆匆的目光便能读透;柳江的悠久,并非我拍几张照片就能停下来感受;柳江的清悠,并非我作几幅潦草的画儿就能带走。我能带走的,只是对古镇柳江残缺的印象:只是那水中的游鱼野鸭,只是那江畔的古榕青柳,只是那山间的梵音经呗……但我告诉自己无需遗憾,人生本就没有完满。只要我走过柳江石头连成的小桥,只要我看过淳朴的柳江居民真诚的微笑,只要我见识过烟雨朦胧中的柳条和玉兰花,只要我……便无愧于我已逝的年华。
古韵柳江,我只取你当初模样!
写于2014.3.24柳江古镇
好想再吃一碗那里的面条和土豆,好想再看一眼那里的榕树和玉兰,好想再画一幅那里的江水和大山,好想再听一遍您唱的那首《再活五百年》……柳江,不只是一处游玩的地方,它记载着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风雨同舟的过往。
或许我们不会再相约去一个地方,或许我们即将各奔东西、散落天涯,或许我们离别之后就是后会无期。人生,本就是一出无法左右聚散离合的戏。好在,我们一起走过的路会延伸远方;我们一起看过的风景会浅存记忆;我们一起共度的时光会青春永驻……
时光如何匆匆流去那又怎样?!我只要记得我们最青春的梦想,就像只记忆柳江最初识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