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者唠叨
老婆大人让打的广告,说不打广告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买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我买书从来不是为藏,而是为读。所以,就算盗版也会图便宜买下。
所以,我的书橱不整齐,高低,厚薄,大小,精装简装,无次序,无分类,只能说是林林总总,七出来八进去,斑斓凌乱,但好看。
还有一点,对心仪的作家,就对他所有的作品,有了先入为主的意识。读过一本,就会以为其他作品都不错,先行买下,有时间再读。但往往打眼。比如,对一个认为是写官场的作家,先买了一部,入迷了,就买了他的系列作品,结果,就有盛名难副的看法。
不薄今人爱古人。
还是传统经典值得收藏。比如四大才子书。
《红楼梦》是我在初中就接触的古典小说。横排,只有上册,可惜的是,上课偷看被老师发现,没收了。至今心有惴惴,那是借同学的,但我竟然忘记那个同学的名字。
后来,当兵,有了津贴,每月6大元,可由我支配,真的像做梦。于是,除了生活用品,那就是买书。
书店在数十里之外,镶黄旗,化德,还有经常去的土木尔台,只要去,书店是必去之地。然而,那时的书太少太可怜了。除了政治类小说可谓是凋敝的很。只有鲁迅的单行本,买下,后来凑齐了。直到1978年,才陆续开放,外国小说逐渐多了,就一发不可收拾,买了很多。
回到古典。
古典小说的精华,当然属于古典四大名著,这应该是共识,我也不例外。《红楼梦》当是文学艺术的顶峰。记得家里人就曾说,老辈家里就收藏一部《红楼梦》,是那种相当有价值的版本,解放后,就有找到家收购的古董商,出价80块大洋,没舍得卖,后来分家,不知是谁识货真的藏起,从此不知去向。
如此经典,相信凡是爱读书的人,都会买一部装潢一下门面的。我更不例外。
我是那种爱屋及乌的人之一。爱一部书,必然对该书有关的作品,要搞一个大聚会,如此才显得咱才是真的爱书的人。
所以,《红楼梦》就买了人民文学,岳麓书社两个版本。何以买两个?人民文学版分4本,有人借去,弄丢一本,心痛啊,如四胞胎,丢一个殁一个似的。人家又不说替我再买一部,你又不能追着讨要,因为,沾着一些亲,总不能显着太小气吧?就只好又买了岳麓版,精装,好看。
《红楼梦》问世后,狗尾续貂者不老少,但后来出版的不太多。只买了一部<红楼姊妹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好像一个叫张之的青年,续写了《红楼梦》后四十回,还很轰动的。就忍不住买了,后来就找不到了,没记得借给人呀?奇怪。看来,不属于你的,留不住。
1984年,北京出版了蔡义江编著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价1.10元。有战友买了被我看到,厚着脸皮硬是索得。1997年,此书经作者修订后,以精装形式出版,价20.80元。内容增加不少,心里斗争半天,狠心买下。
闲着逛街,见旧书摊,有一本《红楼梦卷》,只有上册,价一元。窃喜,买了。心里始终惦记下册有什么好看的好玩的。后来在图书批发市场发现上下册《红楼梦资料汇编》,由中华书局出版,价36.00元,更喜,买了。翻阅,才知,与《红楼梦卷》是一家,竖排,这无疑多出一本上册。但心里坦然了,终于知道下册的秘密了。
这套红学资料,囊括了建国前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诗词曲赋,读来很有收获的样子,不过,过些时就忘得干干净净。也是,脑子里存这些干嘛咋?故纸堆里的东西,还有发霉的刺鼻味道。
《红楼梦》连续剧一经问世后,《红楼梦》就卖的快起来。红热一时成为时尚。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了《红楼入门》一书,区区8毛钱,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对于普及红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至于与红楼梦的相关的其他作品,都是我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渐渐买来,前后历许多年,其中酸甜苦辣,不喜欢书的人难以理解:傻乎?
现在一想,还真是,买一本,得了,够了,买那么多有联系的红书,又不研究,何苦来?不买书,省下钱来,吃喝落个实惠,岂不更好?
然而,情况往往出乎人的预料,爱书人,不是人们想的那么肤浅。
须知,我不吃不喝,也要得到喜欢的书,只有书在手,心才会安宁。那么,买与《红楼梦》有关的书呢?无非是两个原因,其一,喜欢,这应是有力的理由;其二,想深入知道,《红楼梦》能成为养家糊口的学问,奥妙在哪儿。当然,也许,咱也想在考红中,露一鼻子,但很遗憾,有其力,无其能,罢了。
因此,这些书,林林总总,方方面面,细读的,有之;粗读的,有之;未读的,也有之。有时,浏览这些书,心里不免疑惑:真的喜欢呢?还是仅仅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抑或是虚荣心?
比如,分析红楼人物的,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朱一玄的《红楼梦人物谱》,是我仔细看了的;研究版本学的,就看不下去了。比如,《张看红楼》(张爱玲、)《红楼梦魇》等。
有些粗粗浏览,如刘梦溪的《红楼梦与百年中国》,周汝昌的《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红楼小讲》,《红楼夺目红》;还有的就匆匆浏览了,就是索隐一类,霍国玲的《红楼解梦》,冯精志的《百年宫廷秘史》,土默热的《土莫热红学》,胡邦炜的《红楼梦b面解读》,刘心武的《红楼梦三钗之谜》。
有时候就觉得,就算是曹雪芹的家族史,研究进入了牛角尖,偏执,狭窄,似乎自己说的是历史,是真事,是所见所闻,甚至编排了很狗血的情节。如此,消减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还不自知。试问,这样的研究,价值何在?与你与读者有半毛钱的关系吗?
反过来,还是得说,不做惊人之说,怎么吸引眼球,怎么赚取金钱?心里就释然了。人家辛辛苦苦写了,卖书卖历史,没犯罪,还能怎的?就当自己捐了,心就平了。
一部红楼,养活若干人,姑且说这些人是“啃红族”吧。
从《红楼梦》里一句话,一个情节,一段描写,一个人物,一顿饭,一首诗词,就敷衍出一篇文章,一部书,一部学术著作,这真是大师啊。心里不禁佩服之至。看书目便知,何等细心,何等敏感,探幽发微,刨根究底,你还能怎的?一个字,厉害!
一个人啃红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啃红,从不后悔,从不气馁,从不退缩,耐得孤独,不怕坐冷板凳,不怕家人他人白眼,豁上一生,与《红楼梦》干到底,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为《红楼梦》缠绵一辈子的精神,这是与《红楼梦》同生共死的精神,这是为《红楼梦》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
请看:《看红楼说中医》,《红楼梦性爱解码》(聂鑫森),《私语红楼梦》(水晶),《红楼一家言》(高阳)。至于高阳写的小说,洋洋大观,演绎红楼由来,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我认为,最有价值的,还是买对了一部《红楼梦鉴赏辞典》,这是1991年春由上海古籍出版,价9.90元,觉得很值。不过,还是要说一句话,幸而考红的人是极小的一部分,否则,振兴中华,可就成了泡影了。
《三国演义》,列于四大才子书,自然要收藏的。先后买了几种版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毛宗岗评点本,1981年出版,三册,不到4元,载有多种序言,以及读法,凡例,绘图,很不错。山东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上下两册,也有人物绣像。
还买过《三国志通俗演义》,两册,是240回本。后来好像是经毛宗岗的整理,定稿为现在的120回本。但这套书贵贱找不到了。没有印象借出去,但很奇怪。莫非插翅飞走了?
常言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不知道说的是何道理?是说老了学坏?用智谋?耍诡计?少时最爱看《三国》,但看到六丈原,就不忍再看。不想让诸葛亮死掉,总想让蜀汉胜利,那才是最好结局。后来才知道,小说是基于历史的演绎,连七分史实也没有。
所以,有一年到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到借书专柜,用军人通行证借了《三国志》看,就翻阅蜀汉看。看得很快,半是看半是猜,一目十行,也看了个半生不熟。只是了解了一些史实而已。再后来,干脆买了一套《三国志》,五本,其他23史没要。闲暇之余,阅读几页,反而读不下去了。这套书至今还悠闲地躺着睡觉,不知道做什么梦呢。
其实,在四大名著中,最吸引人的当属《西游记》和《水浒传》了。虽然有人说《西游记》太小儿科,《水浒传》太偏执。但喜欢不会因为别人有意见就不收藏。
少年时代,对神神鬼鬼打打杀杀的小说,还是很推崇的,热闹,好看,最主要的是,激起了满腔的激情,让热血高度沸腾。你想,能默念神咒上天入地,谁不向往?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谁不羡慕?
《西游记》是借来看的。借来的书要快看细看,因为还要好借好还,再借才能不难。所以,不但看,还要记,还要背,主要情节烂熟于心,才有出去与小伙伴们炫耀諞示的资本。那时候,在生产队干活,围在我身边的好几个,就听我讲西游记的故事,孙猴子出世,拜师学艺,龙宫借宝,大闹天宫,以及西天取经,等等诸多故事,心里记了个八九不离十。
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社出版《西游记》,三册,3.40元。内有古干的精美插图。这部书一出版,就让我拿下。但是,就是没有仔细看,主要原因,还是太熟悉了,故事大都知道,再看,除非是搞研究,可惜没有那才能。直到前几天,俩宝跟我一起到书橱那里,被拾翻出来,小宝认识那三个字:《西游记》。俩宝看过动画,就搬起书,让我讲。这么着,把出世、闹天宫简单讲了一遍,你要按着书念,肯定不行,就这,讲着讲着,睡着了。看来,书,不但传播知识,还能催眠。后来,岳麓书社出版精装本《西游记》,毫不犹豫,买了,6.8元,就为了放在书架上好看。就是觉得要追求完美,所以,就买了《西游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0.54元,薄薄的一本,没有认真看过。再往后,买了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后西游记》,2.90元。也有插图。这些书说是续,其实,完全脱离了原著内容,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就算不太能接受对经典的胡乱篡改和恶搞,尤其是还来不及接触经典就被误导,但毕竟是古典的接续,买下来心里觉得让原著不太孤独了。
其实,《红楼梦》属于贵族小说,《西游记》属于神怪小说,《三国演义》属于历史小说,而贴近生活的还是《水浒传》。因为,《水浒传》写的是下层社会的人群,在痛苦愤怒中挣扎反抗揭竿而起的过程。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是多少人在心里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半大不小的孩子,当上孩子王,那就是一种权利和象征,舍我其谁的霸气在少年的心里,谁没有想过?
《水浒传》这部书,我在儿时曾经拥有一部,竖排本,封面是单彩色的武松打虎图,儿时的煤油灯下,这部书就成为我精神上的寄托。但是很可惜,没有保存下来。平时,看完之后,就压在被窝卷下面,但是,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而且毫无踪影。我与奶奶睡一条土炕,一般情况下,没有人到我们的小屋,奶奶不识字,但知道我喜欢书,不会随便收拾我的书的。兄弟们还小,也不会看竖排的书,那么只有一个可能,这部书被熟悉的人拿走了。这个熟悉的人,不是同学,是我同年的堂弟。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我并没有去问。直接去问,不但要不回书,还会引起哥俩的矛盾。堂弟也不错,说他父亲我大伯有一部《东周列国传》,封面是“梅花篆字”,还让我看过全书,在一个匣子里,八本还是十二本,忘记了,纸张发黄,已经发脆了,翻看会掉渣,所以,堂弟不会借给我,大伯更不会让我看。强压住心里的渴望,放弃阅读的念头。为这,我后来买了三套《东周列国传》,一部明着看,可以借,一部藏着看,书架里伺候。最让我解气的是,后来还买了精装的版本,在书架上更好看,更让心理上得到空前满足。
《水浒传》71回本若存到现在,说不定是一部有价值的藏书,值不少钱呢,可惜。不过,后来,我陆陆续续得到很多版本,林林总总,心里很是得意。
为什么这么得意呢?说一说理由。因为,男人,就要看《水浒》,不管是年轻还是年老。主要是解气,替天行道,杀伐果断,虽然有时候会滥杀无辜,但总起来说,在那个时代,杀错了就是杀错了,不需要理由。哪像如今,说是法治社会,仍然会冒出冤假错案,杀错了,还会有公安检察法院一个连环套,让你无语含冤,数十年后还在遮遮掩掩。如果穿越到宋代,狗官,鸟人,管他是谁,欺负百姓,先砍了他再说。少年心气,正义总是满腔的,怒火是随性的,要不,怎会满腔热血上涌,怎会有两肋插刀?看一看鲁智深,武松,李逵,阮小七等,由不得你,拳头发痒。
《水浒传》写了很多社会底层人物和对统治者的抗争,但泯灭人性的方面太多,尤其是对女性的歧视。出现在书里的女人,不是男人婆就是淫娃荡妇,好不容易有个一丈青吧,还被个矮脚虎给糟蹋了。这对于女性是不公平的。所以,四川有个作家为潘金莲翻了案,也算为妇女出了口恶气吧。
最早得到的《水浒全传》,是在部队,批林批孔的教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最突出的,当然是最高指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那之前,看的是71回本,后面招安的情节被删除,排座次后就没有了。后来知道有108回本,但是没有见过。这回可大开眼界了。明面是批判,实际是完成夙愿,原来《水浒》还有后面这样的故事。这部书全三册,才2.95元,那时候的物价,实在是便宜,但是需要说的是,人们收入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