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散文散文随笔

体面地谢幕,尊严地告别

11-02 来源:励志故事 作者: 潮仙 阅读:42

老婆大人让打的广告,说不打广告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买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据台湾媒体报道,琼瑶在8月29日出席个人新书《雪花飘落之前》的座谈会时,再次谈到老公平鑫涛的现况。她说,看到全身插管“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老公,内心倍感煎熬。

之前,因为跟平家子女之间的矛盾闹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琼瑶在一气之下把老公的照顾权交给了对方,但现在每当她见到残喘于病榻的老公时,都会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歉疚,也为他的不得善终而遗憾。

在此,我不想对琼瑶与平家子女的矛盾发表什么评论,再说,从第三方的角度看,琼瑶阿姨的观点不一定都对,平家子女的做法也不一定都错。今天,我只是想借此谈谈中国人的死亡观。

受儒家、道家、佛家传统思想的影响,死亡,对中国人来说,一直是一个过于沉重的话题。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于把死亡与痛苦和恐惧联系在一起,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以从容的,平静的心态去面对死亡,接受死亡,更不要说“善待”死亡了。

于是,对我们来说,构建一个合情、合理且合意的死亡观就显然非常必要,它的确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死亡和对待生活。

首先,死亡是人生的必修课。每当我们看到曾经高大、强壮、威严的亲友长辈,在疾病与衰老的折磨下,身上布满导管、呼吸器,蜷缩在病床上失去意识时,我们就会明白,死亡是人必然的结局,谁都会有死去的这一天,概莫能外。

其次,死亡来临时坦然面对。人生总会落幕,我们要做到的是,活着的时候,积极努力,尽量不留遗憾;而当死亡来临时,则要放下所有的不甘、不舍、愤怒、恹气、痛苦,从容地面对。

再有,要学会尊重死亡,并学会与死亡共存。尼采说:“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的确,我们要尊重死亡,正视死亡,最终,带着敬畏,体面地“谢幕”。

譬如,对于一位癌症晚期扩散的患者,就不必要冒险地进行一次次切除手术,也不必要采用痛苦的放、化疗了,如果采取的一种缓和的治疗,会更具科学性,也更具人性关怀。

什么叫缓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是英国医生首先提出来的,它是当一个人身患绝症时,采取一种缓和的,保守的治疗方法来减缓病人的病痛症状,提升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提高他们最后时刻的生活质量。

据称,缓和医疗有三条核心原则:

1、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2、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3、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

在英国,有不少缓和医疗机构或病房,当患者所罹患的疾病已经无法治愈时,缓和医疗的人性化照顾,被视为是一种基本的人权。

同时,实施缓和医疗的医生除了“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症状的办法”外,还会向患者家属提出许多人性化的建议和要求:

例如,要求家属多抽时间陪伴病人,倾听病人的遗愿,跟病人愉快地聊天,回顾他们的人生经历,肯定他们人生的成就,并协助病人弥补人生的遗憾,以及,记录下他们的音容笑貌,并与之分享。

的确,当死神不可逆转地降临时,与其体无完肤,苦不堪言的离去,不如选择有质量,有尊严地告别。这种有体面地谢幕,有尊严地告别,正是对生命最好、最大的尊重与敬畏,亦是一种正确的,理性的死亡观。

什么是死亡?死亡是一种自然的归宿,一种痛苦的解脱,更是一种灵魂的慈悲。

对于死者,死得体面,死有善终,应该是人生最好的收场;对于生者,死亡则是一份鞭策,一份警醒,时时提醒我们:

好好地活着,用力地活着,不留遗憾地活着!

收起全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