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院审计工作心得体会及感受
老婆大人让打的广告,说不打广告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买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关于医院审计工作心得体会及感受_优秀范文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内部审计监督已经成为医院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且由“经济监督”向“经济控制”转变,通过对医院预算、内控制度、专项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基建项目等重要经济业务的效益审计,促进医院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近年来,市三院内审工作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创新审计思路,有效拓展审计
领域,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以审计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大好局面。
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医院,作为医院内审部门,最根本的一条是全面履行审计职责,提高审计监督能力,说到底就是在审计工作中要严要求、高标准,确保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审计质量为也是审计服务构建和谐社医院、体现服务水平的根本要求”。
为了确保审计质量,市三院审计科多年来始终强化依法审计意识,牢固竖立依法审计、依法监督、在工作中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审计工作要求和审计程序,克服审计过程中的随意性,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审计行为规范、审计问题定性准确、审计结论客观公正。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思路,从医院的经济工作中心出发,重点着眼于对加强各类资金管理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事项的审计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例如医院在煤炭采购上,开始由一家公司独家供货,无审计人员参与,造成质量不稳定、价格不透明,当由审计参与后,根据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跟踪,单这一项就为我院节约了数万元资金。印刷品方面,xx年前印刷品支出一直居高不下,且库存积压太多,有的能用几十年。通过审计参与,进行印刷品印制招标,从而大大降低了印刷品支出:xx年印刷品审减率57.1%(个别品种审减率达86.3%);xx年审减率25.1%;xx年审减率23.2%。
近年来审计科按照院领导“扎紧口袋”、“关口前移”的要求,使审计工作做到“三个提前”:一是位置提前,二是时间提前、三是工作提前,实行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对需要审计的费用支出活动都提前介入,以确保医院资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果。规范了物资采购程序和采购行为,参与了医院的材料设备采购、零星维修基建工程等招标比价或跟踪询价活动,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审计的项目、范围不断拓宽,在厉行节约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从20xx年到目前参与招标比价工作44次,参与议价采购物品43批次,涉及60多个供应商,完成专项项目审计119项,接审各种物资采购、基建维修等总额183.77万元,在总务和财务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审减金额18.16万元,审减幅度为9.88%,最高审减率达43.33%,为医院节约了大量资金。
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医院作为一个服务的“窗口”行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优质、高效、低耗的科学管理模式,作为医院管理机制重要环节的审计部门更应起很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被推向市场,医院的生存不再取决于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志,而是取决于市场对医院的接纳程度,取决于医院能否为患者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市场决定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医院要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向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必然会消耗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医院的经营过程也就是资源耗费的过程,同时也是成本的形成过程。医院之所以必须注意成本是因为每增加一元的成本不仅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会减少医院的收益,影响医院的长期发展,成本问题解决不好,医院的效益就没有保障,竞争力也会变得低下。因此,市三院内审工作把医疗服务成本作为基本审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大问题,找到损失浪费的主要表现、症结所在,做好综合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建议,促进医院有效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了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促进医院的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争创“三甲”专科医院提供有力保证。
论改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及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医改的进一步深入, 内部审计工作在加强医院内部控制、规避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在现阶段,虽然很多医院都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内审人员正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但由于制度不完善、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内部审计并未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研究和探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对于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了。
一、医院内部审计现状
(一)领导不够重视,内审工作内容局限
有些医院的领导过于重视医疗技术,而轻视了医院的内审工作,大都认为医院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目的在于满足医院等级的评审, 应付上级检查工作。内审工作的内容大都局限于财务收支等方面的事后监督,常规审计多,专项、重点审计少;传统审计多,绩效审计和前瞻性、创造性的审计少;微观审计多,宏观审计少。难以达到财务管理整体监督的效果,更不是为了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内部审计工作。
(二)内审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差
虽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自20xx 年至20xx 年先后制定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20 个具体准则以及两个实务指南。但有的医院还没有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工作随意性较大,缺乏对内审人员行为的制约。有的虽制订了内部审计制度,但也不全面、不系统、不规范,只是条条框框,可操作性差,缺乏必要的准则和实施细则。目前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所依据的只有卫生部20xx 年发布实施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这个规定也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导致审计人员在开展内审工作时,往往以经验来判断,没有规章可循,缺乏法律依据。
(三)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尚待完善
目前大多医院存在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 内审人员几乎都是财务管理等部门的人员临时抽调组成的, 虽然具有较强的财务知识和财务经验,但对于内部审计职能、工作程序了解欠缺,更谈不上更深层次的内部审计知识。而内审部门也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有些医院的管理人员认为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种延伸, 或者根本就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在机构和人员上往往会采取合并设置。通常将内审部门设置在财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部门, 这样无法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容易导致部门之间产生责任不清,相互推诿的问题,这与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初衷相违背。
(四)内部审计队伍配备不完善,内审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
目前很多医院由于等级医院评审的需要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专职人员非常欠缺,有的医院只有1-2 名内审人员,有的将财务部门人员与内审部门人员合用,没有专业审计知识、技能和审计判断水平,缺乏医院经营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特别是风险管理和信息技术极为欠缺,容易导致医院的内审工作不能做到专业化、合理化、科学化。有些医院内审人员老龄化,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一年都难得参加一次继续教育培训,知识更新较慢,业务能力不强,在审计过程中会出现审计经验不足,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审工作。
(五)内部审计建议落实不力,监督跟踪不到位
审计建议的落实可以从源头上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促进被审部门遵守财经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但事实上,医院的内部审计往往是事后审计,内部审计建议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主要表现为: 审计建议缺乏医院领导的有力支持, 缺乏明确具体的落实要求;内审部门不独立,内部审计权威性缺失,导致审计建议无法落实;内部审计建议的质量不高,被审部门对内部审计建议有认知差距,影响建议落实;内审部门对审计建议的落实跟踪监督不到位,缺乏后续审计,甚至还呈现一种屡审屡犯、前审后犯的尴尬状态,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无法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也达不到内部审计的真正目的。
二、完善和发展医院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医院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内部审计机构也要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自身努力工作,建议内审部门借鉴与包容政府审计和独立审计准则, 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相融合,防弊、兴利、增值相共存,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为医院提供专门审计服务,给医院管理者当好参谋或顾问,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效的宣传手段,譬如定期举办内部审计知识讲座等,让内部审计工作深入人心。为医院的发展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深化内部审计,不断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当前,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推进,医院内部需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医院内部审计被赋予帮助医院营造内部控制环境的新职责。医院内部审计应抓住这一内部控制建设的有利时机,将内部审计深入到医院的管理实践中, 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医院内部控制健全性、执行有效性及改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应从长效机制出发,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运行机制,明确内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内审工作程序;建立覆盖内审工作各个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包括内部审计程序、财务收支审计制度、医疗设备购置论证审计制度、基建维修工程审计制度、建设项目审计办法等等,针对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运用戴明环(PDcA)的管理法则,对制度的制订及执行情况进行考评,从而不断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三)建设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是做好内审工作的必要条件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医院经济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泛,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分散化。促使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要,对内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管理者顺应新形势,在内审人才选拨上,要将那些懂业务、知识面广、能力强的人才选拨进来,必须尽快充实医院管理、基建工程、大型医疗设备、金融投资、法律、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以改变内部审计主要由财务人员所构成的这一不合理现状。同时尽快完善内审人员的后教育体制,对内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类业务培训,不能停留在“闭门造车”的阶段,而应充分借鉴国内审计先进理论、技术及经验, 使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既能优化医院内审人员的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又能适应内审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树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针对医院控制环境薄弱,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执行力这类问题,这就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并与单位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别设立,使其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从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和范围上看,要发挥内部审计规范内控管理、评价经营业绩、严格会计核算、预测潜在风险等方面的作用,也需要内审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只有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鉴证、管理等职能,审计建议也会有效得到落实。
(五)拓宽内审工作领域,实现内审战略转型
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和促进医院各职能部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监督与服务并举。要把内部审计寓于服务之中,寓于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结合医院工作实际,不断拓宽内审工作领域,实现内审战略转型。在审计内容上,将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经营审计、投资审计、绩效审计的转型;在审计目标上,要由单纯的发现型、复核型向预防型、风险防控型转变;在审计手段上,由手工操作现场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联网审计和非现场审计转型;在审计监督方式上,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及全过程审计转型;在审计方法上,由单一、原始向科学、现代化的转变。总之,拓宽工作领域,实现内审战略转型是内审工作适应现代形势的需要。
三、加强和改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一)适应医院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
新医改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对医院的全面快速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医院的发展战略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为了适应医院改革发展的需要,医院内部审计人员需要调整工作重心,改变工作策略和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在内审工作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充分认识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探索适应医院改革发展的新途径, 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准确定位医院内部审计职能,更新服务理念,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
审计职能是围绕内部审计目标而内生的固有功能, 必然要受审计目标影响,医院内部审计是适应自身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对内部审计工作来说,监督是手段,服务是宗旨,要寓监督于服务之中。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要求医院内部审计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要为改善医院内部管理服务,为实现医院价值增值服务,为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服务,为医院管理者当好参谋和顾问。内部审计人员应凭借自己的独特身份和专业优势,通过参与式的审计,以服务为导向,深入医院管理的各个领域,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采用多种审计方式,拓宽审计渠道,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质量代表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并决定了内部审计部门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层次。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应是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新形势下围绕卫生工作中心任务, 建立起与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经济管理与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相适应的思维和工作方式, 实现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的转变。医院内审部门应采用多种审计方式,对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拓宽审计渠道,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四)以查带促,强化内部审计监督,重视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
内部审计成果是反映内审工作业绩和工作成效的具体体现。它在查处违规、堵塞漏洞、服务管理、支持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医院内审部门应采取以查带促的工作方法,实现监督与服务相结合,通过对内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与被审计部门共同分析问题和风险,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跟踪落实审计问题的整改,督促被审计部门用好审计成果。通过对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提高了审计的实效性,从而达到了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新的医改形势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 就需要我们积极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积极调整工作内容与重心,着力改变工作方法,全面深入推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只有科学掌握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更好地为医院的发展保驾护航。
阅读拓展:
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研究
20xx 年2 月审计署颁发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定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这一《规定》颁布,是我国内部审计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重要标志。从此内部审计作为我国企事业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成为了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医院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在主观认识上存在偏差以及受客观因素影响等原因,导致医院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探索如何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以提高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经济性。
一、医院内部审计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释义、沪卫审[20xx]1号《上海市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定义为:医院内部审计就是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医院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审核的行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医院内部审计:医院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医院自己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的性质是医院内部的一种评价活动;内部审计对象包括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及医疗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二、医院内部审计职能
内部审计有助于强化医院内部控制、改善医院风险管理、完善医院治理结构,促进医院目标实现。为使医院领导者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有必要对内部审计功能和定位进行说明。医院内部审计主要具有监督、检查评价、服务等方面的职能。
1.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
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站在医院立场上,为医院有效运转、健康发展服务。由于医院经营规模的扩大,业务的日趋复杂,管理层次的多级化,各管理部门面对纵横交错管理系统,不可能事必躬亲地直接控制各项医疗活动,这就在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监督医院所属各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计划、预算等的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责任,并揭露违法违纪、营私舞弊、贪污盗窃、损失浪费以及经营管理中的弊端,达到加强医院控制、严肃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院管理的目的。如监督医院的医疗收费标准,药品招标采购是否遵守卫生系统收费标准和相关审批程序。
2.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医院内部审计要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履行评价职能。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医院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医疗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医院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增强医院竞争力。
3.现代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已从查错防弊发展成为服务功能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赋予内部审计的新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经营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面资料的错误会越来越少,医院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已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医院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内部审计也不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已扩展到医院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如通过开展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为医院决策服务,避免决策失误给医院造成巨大损失。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不但可以维护财经纪律、规范医院不正当的经营行为,更重要的是可以预防医院各项决策失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三、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发挥状况
1.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缺乏主动性
从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内部审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层次的增多和控制范围的扩大,基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成为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医院内部审计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在国家审计部门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不少医院领导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认为医院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只是医院等级评审的需要,而不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需要。有些医院只是将其视为一个单纯的财务监督部门,或令其从属于某个职能部门(如财务部、监察部门等),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很难独立开展各项计工作。有些医院的内部审计职能还只是停留在单纯地监督方面,主要发挥了审计的事后监督作用,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而未深入到医院经营管理和服务领域。更有甚者,有些医院将会计委派制等同于内部审计,认为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必要。
2.医院内部审计的组织隶属关系混乱,独立性不强
我国设置内审机构的股份制企业中,许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其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强的独立性。而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还未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公立医院还没有设置董事会、监事会,而是由政府任命的法人负责经营和管理。因此许多医院将内部审计机构置于监察室之下,根本谈不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机构独立是内部审计最关键的问题,它能保证内部审计处于相对超脱的地位,客观公正地行使审计监督、评价。而审计的独立性缺失,隶属关系混乱,可能会最终导致内部审计失去存在的意义。
3(重阳节感恩活动方案及文案).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过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为企业的管理层在改进企业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内部审计从仅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已深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服务领域。然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仍未从查错纠弊的圈子里跳出来,对开展效益审计促进医院的经营水平提高仍未有足够的认识和有力措施。忽视了内部审计的事前、事中监督,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机构既是医院内部的一个经济监督部门,也是一个服务部门,人为地缩小了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使内部审计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数量不够制约着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要求他们既要懂财务会计又要懂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和法律知识以满足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然而,目前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内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实践经验不足,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知识面窄,吃老本、疏培训。在人员数量配置上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虽都配备了专职内审人员,但大部分医院配备数量较小,既使有也是专职少,兼职多。这种状况,远不能适应现代医院经营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四、完善内部审计职能的思路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的公立医院,在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需要自负盈亏。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建立有效、职能更加全面的内部审计机构,努力开创医院管理工作新局面。
1.摆正内部审计位置,还内部审计以本来面目
内部审计是基于医院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不是基于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立的。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从根本上决定了内部审计要立足于医院内部管理,确保医院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贯彻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应当摆正内部审计的位置,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2.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独立性均是其首要前提,审计若不具有独立性,审计工作及其结果便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在医院组织结构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内审机构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并对其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害关系。因此我国公立医院在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过程中,也应把建立董事会制度作为重点。我国公立医院可以建立这样的治理结构模式:政府――董事会――经营管理班子,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对经营管理班子进监督检查。这样,内部审计机构才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3.拓展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发挥服务监督职能
随着会计制度的逐步规范,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核算上的差错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应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管理决策服务。内部审计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部审计也不能只局限于财务部门,应扩展到单位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应该强调的是,内部审计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帮助和促进医院各职能部门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与效率,实现监督与服务并举。要把内部审计寓于服务之中,寓于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
4.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自身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扩展,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选择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内部审计人员也不能停留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要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努力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以满足内部审计发展对人员素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