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治中国》心得体会
老婆大人让打的广告,说不打广告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买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看《法治中国》心得体会1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8月18日,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了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以习总书记在几次讲话中摘录的一些片段为开端,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丰富内容和深远意义向大众进行宣传普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促进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作为重要目标。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法治中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依法治国从宏观理念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实践阶段。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基本要求,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法治中国》专题片的播出让群众了解到法治的必要性和法治的权威性,因为奉法者才能强国,法是凌驾于任何个人之上的,法是将"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受到制裁,任何人都能用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法治中国》专题片的播出也是党中央"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为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的决心,但是"法治中国"的路还很漫长,法律体系需要不断的完善,这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法治建设引领,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下而上的努力,让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共同推动着"法治"的前进。"。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更是要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在基层切实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让群众真正信任法治,信任政府。法治中国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仅仅是口号提法,更是目标方向。基层干部作为法治的践行者,应将法治建设深植于骨髓,与中国梦更好的结合,只有这样法治中国的明天才会越来越美好。
看《法治中国》心得体会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法治的总体安排,是治国理政“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正式提出了“法治中国”的命题。2012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部署安排。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政治方面的改革为三条,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法治中国”摆在一个非常突出位置,并以此为中心部署有关工作,体现了“法治中国”的纲领性地位。“法治中国”的提出,确立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法治建设的核心目标。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升级,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治国理政规律一个极为重要的成果,是中国政治文明进行进一步提升一个极为重要的契机。
法治中国是人类法治文明的“继承版”。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提出的法治概念到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的经典论述,从古希腊、罗马到后来的英国、美国及欧洲大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人类法治文明结出了累累硕果。对这些人类反复甄别并传承下来的优秀法治文明成果,我国都可以充分借鉴。
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版”。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特有的生存条件决定并与其相适应。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国探索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并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其本质特征与基本标志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等等。
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升级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逐渐地强调法制建设,进入“依法治国”阶段。十八大以后,特别是从法治中国命题被提出来以后,中国开始从“依法治国”阶段向“法治中国”阶段升级,具体表现为:从有法可依向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升级;从强调法律体系和执法体系向强调体制、制度、机制、规则四位一体的国家治理体系升级;从依法管理向社会治理的升级;从事前授权、事后纠错的控权方式向建立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体系的升级;从规范执法行为向从行为到程序、从内容到形式、从决策到执行一体规范的升级,等等。
看《法治中国》心得体会3
“观看《法治中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国家司法机关的公平正义,生活在这样的司法环境中,我们感到很安全、很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边坚持社会发展的步伐行进到哪里,立法就跟进到哪里;一边坚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生动诠释了立法为民的理念,牢固构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石,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深深熔铸到了人们的头脑之中。
人民群众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满意是衡量法治中国建设的最终标准。日前,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已成为人们口中的高频词。这就说明,法治中国建设正在推动形成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正在引领提升法治中国建设。
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一旦法治成为一种信仰,人们就会长期持续、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内化为行为准则、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正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就必然会使法律悬空、制度空转明代张居正“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时至今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那么在这条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又该如何走?又如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毫无疑问,法治是关键,也是重要保障。事实上“法治”理念也已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最为醒目的标志之一。然而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立法需要与时俱进。在法治的发展道路上遇到困难是难免的,面对困难和绊脚石,我们应该“法之必行,言之必效”,让法治真正落到实处,让老百姓看到,法治并不仅仅是口号。
建设法治中国,培育法治精神,是政府职责所在,也是每个公民的期望所在。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领,更离不开我们每个普通百姓的不懈努力,让“法治”成为一种习惯,让“法治”成为一种生活准则,上下一致真正做到“法之必行,言之必效”。
“新的历史条件给执法部门提出了新的使命要求,作为一名执法部门,要以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为原则,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